主要包括清洗剂、防锈剂、磷化液三大类。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分机械处理(如喷砂、抛光、高压水冲洗等)与化学处理两大类。至于涂料、电镀等技术已独立发展为一门金属防腐蚀技术,其所用的化学药剂通常不包括在这里所指的金属表面处理剂的范畴内。
碱性清洗剂
主要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硅酸钠、磷酸钠等,溶于水成为碱性清洗剂。它们的作用原理是能和油污中的脂肪酸甘油酯发生皂化作用形成初生皂,使油污成为水溶性的而被溶解去除。其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还有中和酸性污垢的作用。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既具有清洗作用,又有抑制腐蚀的作用。硅酸钠则有胶溶、分散等作用,清洗效果较好。碱性清洗剂由于价格较低、性、不易燃等原因,使用较为广泛。但在使用碱性清洗剂时要注意被清洗金属的材质,选择适当的pH的碱液。此外,在使用碱性清洗剂时,通常加入表面活性剂构成复合配方,以加强清洗作用。
羧酸的金属皂的极性比相应的羧酸强,故防锈效果较好,但油溶性较小。且遇水会水解,在油中分散时安定性较差,有时从油中析出。③酯类,化学通式为RCOOR′。羊毛脂、蜂蜡是天然的酯类化合物,也是较好的金属防锈封存材料。多元醇的酯类防锈效果很好,例如单油酸季戊四醇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斯盘-80),都是较好的金属防锈剂,应用较为广泛。
胺类,化学通式为R—NH2,例如十八胺等。但单纯的胺类在矿物油中的防锈效果不够好,而常用的是胺类和有机酸生成的胺盐或其他复合物,如油酸十八烷胺、硬脂酸环己胺等。⑤硫、氮杂环化合物,系含硫或含氮的杂环及某些衍生物,也是较好的金属防锈剂,例如咪唑啉的烷基磷酸酯盐、苯并三氮唑和α-巯基苯并噻唑等。咪唑啉类可用于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防锈,苯并三氮唑等则主要用于铜材等有色金属防锈。